按照用途不同,钨合金分为硬质合金、高比重合金、金属发汗材料、触头材料、电子和电光源材料。
掺杂钨丝是在钨粉中添加 1%左右的硅、铝和钾的氧化物,在垂熔(自阻烧结)过程中,添加剂氧化钾挥发,在材料内部形成气孔,气孔经加工后沿轴向拉长;退火后,拉长气孔形成弥散的平行于丝轴的气泡行,这种弥散的气泡俗称为钾泡。钾泡阻碍钨晶粒的横向长大,提高钨的高温抗下垂性能,还可改善再结晶后的室温塑性,有利于绕丝和运输贮存。中国掺杂钨丝依高温蠕变值有WAl1、WAl2、WAl3三种牌号。
在W-ThO2系合金中,由于添加适量的热稳定性好的弥散的ThO2质点,不仅可以降低电子逸出功,还可抑制钨晶粒长大,使材料具有很高的再结晶温度、优异的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。钨钍合金不仅是广泛使用的热电子发射材料,而且是优异的电极材料。
钨铼合金中,铼的添加,不仅能提高材料强度,提高合金的再结晶温度约200~400℃,使二次再结晶后塑性好、晶粒长大缓慢,而且可以显著降低塑性-脆性转变温度。添加的铼如超过30%,就会损害合金的加工性能。钨铼合金还具有较高的热电势,在2200℃下,其热电势与温度成直线关系。钨铼热电偶测量温度可高达3000℃,是优异的高温热电偶材料。
我国硬质合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:
一是企业规模较小,产业集中度不高。据不完全统计,199家硬质合金企业平均年产能176吨,平均年产量仅86吨,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4家。
二是科技投入较少,缺乏高端技术人才,技术研发能力较弱。我国硬质合金工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3%,科技研发水平不高,原创性核心技术成果较少。
三是产品质量水平较低,产品结构有待调整。我国硬质合金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%以上,但硬质合金销售收入不足全球的20%,主要是由于高性能超细合金、高精度高性能研磨涂层刀片、超硬工具材料、复杂大异制品、精密硬质合金数控刀具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较少、深加工配套不足以及品种不全所致。